漏窗,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对中国人来说,窗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每一个漏窗都是一卷画一首诗,静静地晕染开来,像是无需美颜的相机,随意一框,便是满园诗意。四合院布景的时候,也经常用到漏窗,位置通常是在垂花门的两侧。
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外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形式多样,位置灵活,使呆板的墙壁充满生动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漏窗,不仅使墙面产生虚实的变化,而且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若是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光影也随之变化,似乎有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而漏窗本身的花纹图案则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古人所作漏窗样式,多利用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向往,例如利用花瓶的图案,取其平平安安之意;用万字文图案,取意福寿绵长,万寿无疆、富贵不断等。
至于植物形式的漏窗,多是利用植物名字的谐音、品格等,表达漏窗的文化内涵。用的一般都是海棠、荷花、石榴之类。动物纹样的漏窗也有,诸如鱼纹、编蝠等,常借形寓意来表现生活的向往。
至于木制漏窗,图案也很繁复。都是用木板做成大格子,然后中间加细木条。围成三角形的格子叫『象眼』,长方形的叫『山花』。这两种都是直线格子。用弧线也有,像秋叶、海棠等。
用几种线条组合的也有,诸如寿字、夔纹、六角穿梅等。有一种叫“如意菱花”的格子,外面以纸糊上,阳光投过来的时候最为雅致,至于用绛素纱及梅花簟来遮也还好,就是少了分明亮与素净。
四合院景观墙上有了漏窗,就像是多了一双眼睛,让人可以在微观处欣赏不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