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文化 > 四合院装修知识
四合院装修知识

家门口的合作社

作者: 东方晨光
时间:2014-07-21 10:53:38

范子平合作社是个经营副食、百货、蔬菜的小商店,成立于上世纪年代末,就在北京站西侧,与江擦胡同相接。因为坐落在范子平胡同,所以人们就叫它“范子平合作社”。范子平合作社很小,占地面积也就七八十平方米,坐东朝西的立在一个土坡上,正门只有两扇窗户和两扇推拉的小门,土砖墁地,从副食柜台到糕点百货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坡道。

 

当时的酱油、醋、黄酱都分放在几口大水缸里,缸体用红白油漆分别标上醒目的大字。酱油、醋的缸沿上各放半扇木头缸盖,缸盖上面插着漏斗和容量半斤、一斤的提漏。黄酱缸、麻酱缸也都是盖着半扇缸盖,每个缸盖各放一个铁勺。

 

那时买所有的副食品都无包装,酱油、醋都是半斤、一斤地打。售货员先听好顾客所要的分量,再拿瓶子扣好漏斗,用提漏把酱油和醋打好,因此人们都说去打酱油、打醋。打黄酱就比较麻烦,因为顾客要拿着自己家里的碗或小罐,所以要先称好器皿的重量,盛上所要的量,再计算钱数。

 

麻酱是孩子们最爱买的,因为供应有限,又有季节和节假日之分,嘴馋的孩子往往打上三两麻酱,一边往家走一边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一舔,每舔完一次就把麻酱碗晃晃,使它不留痕迹,这样家长就看不出来。

 

隆冬时节副食的木头柜台上会放上一个大大的白搪瓷盘子,里面码放整齐紫红鲜亮的酱豆腐,那是给吃涮羊肉、热汤面准备的,怕落上灰尘,上面覆盖着一层雪白的纱布。盘子边上放一个竹夹子,四分钱一块,七分钱两块。随着夏天的到来,买鸡蛋就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检测仪器——用一个木头箱子,里面放上一个灯泡,箱子上面按照鸡蛋大小做的几个圆洞,把鸡蛋放在圆洞上面,打开开关灯泡一亮,就能看出鸡蛋是否变质。

 

范子平合作社的售货员大都是附近的居民。这些售货员劳动强度大,工资劳保待遇也不高,工作服也就是蓝粗布的围裙和套袖。顾客一多,经理也上阵一起卖货。闲暇时,就把黄草纸裁成大小不一的四方块,把白糖、红糖称出半斤、一斤的包好。

 

这些售货员既精打细算,又心灵手巧,白糖、红糖包得四四方方、见棱见角,纸张大小正合适,绝不浪费。蒸馒头用的碱块四分钱一块,可有人要买半块,售货员就将碱块剁成两半,卖二分钱。放肥皂、香皂的架子上总是挂着一个用线绳做的小绳套,如果有人只买半块肥皂,就用它从中间拉开。

 

生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都有这个体会,那时的生活很清苦,食品供应紧张,买什么都需要票证。饼干票不能买糕点,但糕点票却能买饼干。精明的母亲每次都把饼干票耗到月底,到了月底饼干票就能买桃酥了。

 

糕点柜台最能引起孩子们注目的就是那三分钱一袋的玉米花、四分钱一袋的大米花。玻璃大罐里总是放着治虫子的塔糖、香甜可口的橘子糖、造型美观的粽子糖,买多少售货员从不嫌麻烦,用铁制的小勺轻轻地把糖放在一张黄草纸上;百货柜台干净整洁,总是收拾得一尘不染。针头线脑儿、香烟文具一应俱全。玫瑰香糨糊、粘性极强的胶水都是小孩们手工课必备的工具。松紧带、玻璃丝旁边总是放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买卖极其公平。

合作社

店里还有两位常年推车卖菜的售货员,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推着一辆两轮手推车,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卖菜,大家习惯地称呼他们“老刘”、“老何”。夏天的早晨,老刘推着满满一车新鲜的青菜,随着一声声响亮苍老的吆喝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向菜车。

 

老何特会说话,从没见他和谁红过脸、吵过架。夏天的傍晚,老何看见菜车的菜还有富余,他就抱着木头钱箱子,挨门挨户地推销菜,态度诚恳、买卖公平,再挑剔的顾客也难以拒绝如此的盛情。母亲曾断言,这菜车如果是老何自己的,他早就发了,他太会做生意了。

 

小小的范子平合作社,由一位年轻的经理带着七个售货员,支撑着周围几条胡同居民的饮食起居、生活必需品的重担。经理努力开发货源,满足人们需求;售货员和周围的居民如同一家人,谁和谁是一家子、谁家几口人他们都知道。

 

在我和他们相处的几年里,从没见过他们和哪位顾客发生过矛盾,他们既有着朴素的感情,又有着精湛的技术,同时也是我迈着蹒跚步伐,第一次去打酱油、打醋,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起点。虽然现在大小超市随处可见,但范子平合作社那种温馨、勤俭、体贴的服务,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设计预约设计预约 免费报价免费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