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建筑的传统建造规矩
作者: lyy
时间:2014-11-28 13:39:51
由于国内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恢复力度的不断提升,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对传统仿古建筑的再投资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激励了国内的实力派人士纷纷投入资金建造仿古四合院建筑。
然而,对于仿古四合院建筑一些人只认为四面有房就是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其实并不是这麽回事。四面有房围合院中的空间就是-四合院。但是,这并不是标准四合院建筑,标准四合院的基本条件是有要相关的规矩尺寸和仿古建筑的建造规矩及建造做法等等。
规矩的北京仿古四合院建筑(东四宅)朝向是坐北朝南的,基本形式四面有房屋,即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合高墙形成四合院,只开一个门(巽门)。大门开在四合宅院的东南角“巽”位上。四合院内还建有四面围合的游廊,在雨雪天气里人们可以在游廊中行走避免雨、雪天的侵袭。四合院中央是庭院及十字甬道。
1.一进院落
一进院落是四合院的基本型院落,这是由四面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这种院落的特点是有正房(北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共五间。如果院落窄小,仅有四间房的宽度时,三间正房的两侧可以各置半间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这样由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这种一进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门开在东南方向。
2.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是在上四合院一进院落的基础扩展为二进院的,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隔墙。隔墙合龙处设二门,以供出入。二进院落属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积一般较小,东西宽度不过十五六米,南北深不过而二三十米。这样的小院没有抄手游廊,二门多采用屏门的形式,既很美观,也很经济。
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规模较大,格局比较讲究的。它与上述小型的二进院落相比主要差别在占地宽窄的不同。占地比较宽的二进院落~宽22米左右,进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间,即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成为三正四耳。这种四合院正房,厢房都可设外廊,外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
3.三进院落
三进院落是在二进院落的基础上再向纵深发展而形成的。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加一排罩房,后罩房与正房之间形成狭长的后院。后院与中院之间通过正房东耳房尽端的通道来沟通,宅人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后院。这种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的布局,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三进院布局,被人们称为“典型”的或“标准”的四合院。实际上,这种三进院的例子很多,如东四四条某宅,大草场某宅都是这样的院子。
三进院落还有另一种格局,是比较常见的。它是按照第二进院落的模式,在正房后面再加一重院落。第三进院也同中院一样有正房,耳房,东西厢房,抄手游廊等。这种布局中一,二,三院之间的沟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而进院正房明间做成过厅,宅人从中路进入后院;也可以在耳房一侧开设通道以供通行。宣武区前孙公园胡同35号仿古四合院建筑就是这种格局。三重院落的四合院属中型住宅,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了。
4.四进院落
四进院落是三进院落沿纵深方向的进一步扩展。一般做法是,在三进院后面加一排后罩房。但这种三进院落不是带后罩房的那一种,而是第二,三进院格局相同或相似的那种(如上文提到的宣武区前孙公园胡同35号)。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倒座、第一进院、垂花门、第二进院、正房、第三进院、正房、第四进院、后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