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作者: 东方晨光
时间:2014-07-03 13:10:39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成就。在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中木雕装饰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了木雕物件与建筑装饰的紧密结合,并在雕饰风格与技艺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木雕应用于传统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商代已出现了包括木雕在内的“六工”。据《周礼-考工记》“梓人”篇载:“凡 攻木之工有七:“轮、舆、弓、庐、匠、车、梓。”梓为梓人,专做小木作工艺,包括雕刻。战国时期,“丹楹刻俑”已成为宫廷建筑的常规做法。
南北朝时期有关木雕的记载更为具体详尽。隋唐以后,雕刻已成为制度记载于《营造法式》中,并将“雕饰”制度按形式分为四种,即混作、雕插写生 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按当今的雕法即为圆雕、线雕、隐雕、剔雕、透雕,明清时期又出现了贴雕、嵌雕等雕刻工艺,使木雕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木雕来看,它主要包括建筑的梁架构件,外檐与室内等部分装饰装修,其中外檐部分主要包括各式门窗、栏杆、挂落等;室内部分主要包括分隔空间的纱隔和花罩,以及形式多样、雕工精美的室内陈设家具。由此可见,建筑木雕装饰是木雕装饰与建筑构架、构件的有机结合,并利用其木制材料进行雕饰加工,丰富 建筑空间形象而形成的雕饰门类,是建筑内外环境装饰中的一种重要装饰形式与装修处理手法,是一个由民族世代相传,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
木雕装饰部位和雕刻题材
(一)宅门的雕刻:门簪、雀替、门联 门簪位于门口上方,用以锁合中槛和联楹,其朝外一面作成圆形、方形、典线多边形等断面,朝外看面加上木雕花饰。其尾部是一长榫,穿透中槛及联楹,伸出头,插上木榫使联楹及中槛紧密固定。门簪的形式多种多样,大的门用四颗门簪,小门用两颗门簪。门簪正面雕刻题材有四季花卉--牡丹(春)、荷花 (夏)、菊花(秋)、梅花(冬),象征四季富庶;有吉祥文字--团寿字、“福”字或“吉祥”、“平安”等吉祥祝辞;有汉瓦当等图案,雕法多采用贴雕,雕好 以后贴符于门簪看面上。
雀替用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还有檐枋下面的;其上雕刻内容多为蕃草,均采用剔地突雕法。
门联亦是宅门的雕刻内容之一,镌于街门的门心板上,通常采用锓阳字雕,属隐雕法,字体多为行书、隶书、魏碑、篆字。门联走出桃符辟邪,春联纳吉的题材局限,以中国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从道德理想、审美情趣、治家名言,刻方块汉字,驿文偶句的书法效果,朗读效果……一并来为门户之饰增色添彩,无限的 情调与韵味,于左右门楹、上下联句。
(二)垂花门的雕刻:花罩、花板、垂柱头 垂花门的罩面枋下多用花罩,其雕饰内容多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子孙万代(葫芦藤蔓)、福寿绵长(寿桃蝙蝠)一类民俗中常用之吉祥图案组 合;也有少数大宅门采用回纹、万字、寿字等汉文组合成的万福万寿图案。在垂花门正面的檐枋和罩面枋之间由短折柱分割的空间内嵌有透雕花板,雕饰内容以蕃草 和四季花草为主。
垂花门的垂柱头有圆、方两种形式,圆柱头雕刻最常见的有莲瓣头,形似含苞待放的莲花,还有二十四气柱头(俗称风摆柳);方柱头一般是在垂柱头上的四个面做贴雕,内容均以四季花卉为主。
垂花门上面的垂柱与前檐柱之间安装骑马雀替或骑马牙子也做雕刻(同雀替)。讲究的垂花门,包括月梁下的角背上均附有精美的雕饰,使得垂花门格外华丽。
(三)隔扇门 用于房屋明间外檐的门,由外框、隔心、裙板、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一般为四扇,抹头数目有四、五、六三种。格心用木制棂条花 格,王府隔扇门多用菱花格,裙板、绦环板上施以浮雕、贴雕或嵌雕,花饰为如意、花卉、夔龙、福寿图案及风景、人物、故事画幅等。
在隔扇门中间两扇的外面加有一道帘架,其为适应北方冬夏季气温变化挂风门及帘子之用;它的形象颇为完美,固定边框的构件,下端雕刻用荷叶墩,上端用荷花栓斗。
(四)窗:槛窗、支摘窗、什锦窗1.槛窗用于较郑重的厅堂。
2.支摘窗是北京四合院房屋普遍使用的窗户。
3.什锦窗用于四合院的游廊及宅院中,其外廓有圆、方、多边、银锭、扇面、器物、果蔬形。槛窗、支摘窗间用木棂条组成盘长、步步紧、龟背锦、马三箭、豆腐块、冰裂纹、万字不到头等图案,局部设有花卡子,分圆形与方形,图案有蝠、桃、松、竹、梅等。
(五)隔断 隔断是北京四合院屋室内分隔空间的构件,有活动式或固定式两种,按功能可为间隔式和立体式两类,兼有装饰和实用价值。
1.隔扇:室内分隔空间用的隔扇,又称碧纱橱。其做法同隔扇门。碧纱橱由槛框、横披、隔扇组成。根据房屋进深大小,采用六至十二扇隔扇。裙板及 绦环板上通常按照传统题材做落地雕或贴雕,内容以花卉和吉祥图案为主,偶有人物故事;多用子孙万代、鹤鹿回春、岁寒三友、灵仙竹寿、福在眼前、富贵满堂、 二十四孝图等。
2.罩:用隔扇分隔是需要完全封闭的空间时使用的,如若不需要完全分隔,就用罩来分间,北京四合院中大面积雕刻,主要见于室内之花罩。罩的种类很多。
①栏杆罩:槛框、大小花罩、横披、栏杆。其用于较大的房间,有四根落地的边框,将房屋进深间隔成中间大,两边小的三开间。中间的部分与几腿罩做法一致。两边部分的上端也同于几腿罩,只是下端加上栏杆。
②几腿罩:用于进深较浅的房间,这种罩的两根抱框不落地,它与上槛、挂空槛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几案。这两根抱框正像几案的腿。故而得名。
③落地罩:包括槛框、花罩、横披与隔扇。两端的抱框落地,紧挨着抱框各安一扇隔扇,隔扇下端做须弥墩。
④圆光罩、坑罩、八方罩:这几种基本上沿用着开间分隔空间用的罩。于两柱之间做装修,留出门的位置,门之形状可圆、可方、可六角、可八方,而形成的罩。
⑤博古架:做成博古架形式,留出通行之洞口,也是室内隔断的一种方式。进深与开间两个方向均可采用。?罩类均为双面透雕装饰;题材主要是花草, 并由此组成的富于文化蕴涵的内容,如:岁寒三友,以松竹梅比喻为人处事正直、高洁;富贵满堂,以牡丹花、海棠花构图借喻高贵富庶;松鹤延年,以松枝仙鹤隐 喻延年益寿;富寿绵长,以蝙蝠、寿桃及缠绕枝蔓的图案会意福寿久长等等。在这种大面积的透雕中,时或加进贝螺嵌雕等工艺,使画面更加多彩俏丽。
(六)倒挂楣子与栏杆 在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宅园中使用栏杆的部位不多,仅是在廊子中用,在游廊的柱间上端设倒挂楣子,下端设坐凳栏杆。倒挂楣子 由边框棂条及花牙子雀替组成。棂条有步步锦等式样。花牙子雀替是安装于楣子的立边与横边交角处的构件,通常为透雕装饰,略有加固作用。花牙子的纹饰常见有 草龙、夔龙、夔凤、回纹等各式花卉。
(七)挂檐板 即封檐板,也称花板或檐下花板,保护檩条端部免受日晒雨淋。其题材常用花卉飞鸟、动物图案等纹饰。工艺多采用隐雕,也有用浅浮雕的。
(八)栏杆 北京四合院中的栏杆采用寻杖栏杆形形式居多,其上的雕饰物件主要有镶在下枋和腰枋间的花板,绦环板以及位于腰枋和寻杖扶手间的净瓶。用于室外的以透雕为主;室内则以浮雕为主,净瓶雕饰图案应与栏杆罩的主题一致。
(九)报柱与匾额 装点屋壁殿柱的楹联称报柱,多为书法家手笔镌刻木板上的阴刻。是中国传统文化楹联与书法艺术之合并形式,也是主人文化品位的 体现。门楣上方嵌挂匾额,往往为堂号、室名、姓氏、祖风、成语、典故镌刻在匾上;匾额的形状,有状如书卷者叫手卷额,形似册页者叫册页额。园林匾额为避免 呆板还用秋叶匾。匾额的字体有真草隶篆。
木雕装饰的图案类型
北京四合院的木雕装饰图案多以象形、会意、谐音、几何图案等手法构成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我们的先祖崇拜天地,并以圆喻天,以方喻地,因此木雕装饰中所采用的图案多以方圆为主,概括为如下诸类:
1.三角形:正三角、套三角、冰裂纹、直线波纹、菱形等。
2.方形:四方(方格、斜方格、豆腐块),方胜、盘长、步步锦、席纹、灯笼锦、风车纹、拐子锦、套方锦、马三箭、三柱香、玻璃屉等。
3.多边形:五方(五角)、冰裂、六方(六角)、八方、(八角)等。
4.圆形:圆光(月亮圆)、月牙、半圆、扇面、椭圆、球纹、鳞纹、绳纹、古钱、轱轳钱、如意纹、云纹、汉瓦、曲线波纹等。
5.字形:十字、人字、万字、斜万、万不断、富字、寿字、喜字等。
6.花草形:海棠花、栀花、梅花、葵花、水仙花、牡丹花、石榴花、莲花、桃花、蕃草、吉祥草、万年青、松竹等。
7.动物形:龙、凤、夔龙、夔凤、象、蝙蝠、鱼、蝶、龟背锦等。
8.器物形:花瓶、花篮、如意、古玩、博古、书案等。
9.组合形:十字海棠、十字如意、八方交四方、四方间十字、盘长如意、如意灯笼饰等。
10.图腾形:万事如意(万字、柿子、如意)、四季平安(花瓶上插月季)、连年有鱼(莲花、鲶鱼)、喜上眉梢(喜鹊、梅花)、夫妻同心(同心 结)、君子之交(兰花、灵芝)、八仙(明、暗八仙)、八宝(佛珠、方胜、磬、犀角、金钱、菱镜、书、艾叶)、八祥(法轮、法螺、雨伞、白盖、莲花、宝瓶、 金鱼、盘长)等等。这些图案反映了北京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艺术风格,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木雕装饰的装修特点
北京四合院木雕装饰艺术的装修特点归纳如下:
1.在四合院居住建筑中应用广泛,从室内到室外,从外檐到内檐的木构件上雕饰艺术运用颇广。
2.木雕装饰的题材与内容丰富,也颇为大众化,均为人们熟悉的传说、故事等,都与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们的信仰追求、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联。
3.木雕装饰的花纹图案趋于自然,古朴洒脱,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与意味。
4.木雕装饰的雕饰技法逐渐趋于立体化,从而在透雕、镂雕、玲珑等多层次的雕饰技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雕饰文样的处理粗细适当,穿插精巧,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
5.木雕装饰的雕饰既不伤其结构整体,还能增强其结构的牢固性能。
6.木雕装饰的构图得当,图案完整;
7.色泽古朴典雅衬托雕刻的精美细腻。
木雕装饰的工艺技术
1.平雕:平雕是在平面上通过线刻或阴刻的方法表现图案实体的雕刻手法。常见有三种:
①线雕:这是用刻刀直接将图案刻在木构件表面的雕法,工艺类似刻印章中的阴文刻法,其效果有如国画中的工笔画,比较平滑细腻。
②锓阴刻:这是一种将图案外轮廓、形状阴刻下去,而反衬出图形本身的雕法,一般多用来雕刻门联、楹联、诗词等书法作品。
③阴刻:是将图案以外的地子全部平刻下去,一烘托出图案本身,这种刻法多用于回纹、万字、丁字锦、扯不断等装饰图案。
2.落地雕:落地雕在宋代称作剔地起突雕法,是将图案以外得空余部分(地子)剔凿下去从而反衬出图案实体的雕刻方法。落地雕不同于平雕,它有高低迭落,层次分明。
3.透雕:这种雕法有玲珑剔透之感,易于表现雕饰物件两面的整体形象,因此常用于分隔空间,两面观看的花罩、牙子、团花、卡字花等物件的雕饰。
4.贴雕:贴雕是落地雕的改革雕法,兴于清代晚期,常见于裙板、绦环板的雕刻。方法使用薄板锼出花纹并进行单面雕刻之后,贴于裙板或绦环板上。 其完全具备落地雕之效果,但在工料方面则节省很多,效果也更佳,尤其是地子平整无刀痕刃迹方面非落地雕所能及。另外也可通过使用不同质地和颜色的木料做地子及花纹,以达到特殊效果。
5.嵌雕:嵌雕是为了解决落地雕中个别高起部分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如龙凤板中高起的龙头、凤头,可在雕刻大面积花活时预留出龙头、凤头的安装位置,另外用材雕出并嵌装在花板上,从而得到等厚板浮雕效果不同之传神感。
6.圆雕:圆雕亦称混雕,是立体雕刻的手法,首先要画样,并根据图样尺寸备料、落荒(做出大体形态)、再将落荒形修正至近似造型所需形状,然后 在表面摊样(画样子),再按样子进行精刻、细刻,最后铲剔细部文饰。北京四合院的木雕刻有大木雕刻(大木做)和小木雕刻(小木做)之分。
大木雕刻指大木构 件梁枋上装饰物件的雕刻,如麻叶梁头、雀替、花板、云墩等;小木雕刻则指内外檐的装饰装修之花饰雕刻;大者粗犷,小者细腻。木雕装饰在北京四合院民居中应用广泛,艺术价值也很高,但由于木材易损加之保护不力,当前的实物存留已很少。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四合院,近年来处境十分危急;大多数四合院成为大杂院,破败不堪,同时面临旧城改造大量被拆除的局面。即使被划入文物保护之列的四合院,也难以保持原有的面貌。作为一名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把它们记录下来(照片、绘图、文字)并加以研究,不论对当前和以后都 是一件紧迫而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