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建筑民居中,梁袱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柁”则是对这些梁袱的泛称。
房屋前后柱之间的横梁,根据其跨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跨度最大的称为“大柁”,它也被称为大梁或底层梁,通常承担着房屋的主要承重功能,是整个房屋结构的基础支撑。在大柁之上,还有一根横梁,其跨度小于大柁,介于大柁和平梁之间,这根横梁被称为“二柁”,也就是中梁。它在结构上起到了分担部分荷载和连接上下结构的作用。再往上,靠近屋顶的部分,有一根横梁,称为“三柁”,也就是平梁或顶梁,它的跨度相对较小,主要用于支撑屋顶的结构,确保屋顶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除了按照跨度大小进行分类之外,横梁还可以根据其在房屋中的位置进行区分。
如果横梁位于房屋的山花房架处,也就是房屋两侧的山墙部分,这样的横梁被称为“边柁”。边柁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山墙部分的结构,确保山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位于房屋内部,跨越空间的横梁则被称为“内柁”。内柁通常用于连接房屋内部的柱子,起到分隔空间和增强内部结构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分类和设计,古建筑民居的梁袱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确保房屋的稳固和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