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是古代建筑装修当中起围护作用的重要结构之一。在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是重檐建筑二层平台上的扶手栏杆。这些栏杆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装饰意义。依其结构类型的不同,栏杆主要有木制和石制两类。
木制栏杆多见于木结构框架的建筑物上,俗称寻仗栏杆。它的主要构件包括望柱、寻仗扶手、腰枋、下枋、栏板、地楸及荷叶净瓶等。望柱是栏杆的支柱,起到支撑和分隔的作用;寻仗扶手则是栏杆的主体部分,供人扶靠。腰枋和下枋分别位于扶手的中部和下部,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栏板则是栏杆的主要装饰部分,通常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花卉、动物、几何纹样等,展现出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地楸是栏杆底部的连接构件,而荷叶净瓶则是一种装饰性的构件,通常雕刻成荷叶或净瓶的形状,增添栏杆的美感。
石制栏杆通常用在高大建筑物重叠的台基上或桥梁上,多由汉白玉、青白石等名贵石料做成。这些石料质地坚硬、色泽温润,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石制栏杆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更是衬托建筑物的重要装饰。其结构通常包括望柱、栏板和扶手等部分。望柱的造型多样,有的雕刻成莲花形状,有的则是简单的几何形状,但都显得庄重典雅。栏板上常常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山水人物等,这些图案不仅寓意吉祥,还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扶手部分则通常打磨得光滑圆润,既方便人们扶靠,又增添了栏杆的整体美感。石制栏杆在建筑中的运用,不仅起到了围护和安全的作用,更成为建筑整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