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枋是哪个部位的建筑结构?额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檐柱上部的主要联系构件,大额枋位于平板枋之下,小额枋及由额垫板之上,是清式建筑中大式建筑的重要构件。如下图所示:
1. 大额枋与小额枋
在清代建筑中,额枋通常分为上下两层,上面较大的称为“大额枋”,下面较小的称为“小额枋”。两者之间夹有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2. 平板枋
大额枋之上通常放置平板枋,用于承托斗拱。
3. 其他分类
在重檐建筑中,上檐柱的大额枋称为“上额枋”,小额枋因承担下檐椽子尾部的承托作用,称为“承椽枋”。
额枋是清式大式建筑的重要构件,尤其在大型殿堂中,额枋的使用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例如,祈年殿的下檐柱头之间就由大额枋、小额枋、由额垫板和平板枋组成。
额枋因其位于建筑物的显要部位,常被用作装饰的突出部件。明清时期,额枋的出头部分常雕刻成“霸王拳”并施以彩绘,使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