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底蕴
作者: 东方晨光
时间:2014-08-08 10:46:47
夕阳西下,一抹残淡的阳光柔和的洒在京城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槐荫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还有那远处传来渐近的略带沙哑的吆喝声.....
当您陶醉于静谧与惬意之中时,您是否想到了这其中的文化底蕴?您是否知道这小小的四合院在封建社会是以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的呢!
一.宗族观念
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宗族、等级、阶级等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古代社会,等级结构最为重要,它把人们分为皇帝、贵族、官僚、绅衿、平民、准贱民、贱民等等级。在平民以上的社会集团中,等级结构和宗族结构的成分是完全一致的,上层宗族成为等级社会政权的统治基干,这就是宗族制度与封建政治相结合的基础。
“天下之本在家”(《申鉴》汉·荀悦)。历史上,先有父系家长制,在此基础上才扩延为封建君主制。与之相应,在伦理上也是先有父为子纲,然后才有君为臣纲。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家族的基础上。
他一方面延伸了社会制度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发挥着社会他种文化所无能为力的特殊功能,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家的强有力的基石。家庭又是家族的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说家庭是缩小了的国家,先齐家而后才治国、平天下,正所谓“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经》)。
所以统治者对家庭的安定和家礼的实施十分重视。家庭是礼制的主要对象,是建立在以“三纲五常”为基础,通过祖训、家礼、家范、家规来约束每个家庭成员;强调男尊女卑、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家庭生活自给自足。“生于斯,养于斯,葬于斯”,导致十分明显的自我封闭的结果。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出,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从这一点上来看,四合院不愧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中国古代的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也是封闭式的,无论府邸宅第多么深邃,多么广阔,仅只有一个正门,惟以此正门为出入孔道。其开角门、后门、旁门者,全都是因为特殊情况,不属正规。
住宅里的设施一应齐备,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从仓库、厕所、厨房,到寝室、起居等等,应有尽有。院门从来都是紧闭,形成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小天地。因此,走街串巷的行贩,要扯着桑子吆喝,手里击着响器,目的就是要深宅大院里的人不用出门就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
封闭式的家庭观念,造就了封闭式的住宅,而反过来封闭式的住宅,又起到了维护这种观念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封建家庭关系在结构上是将家庭成员一分为二,即家长与家属。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家庭的结构、规模各有差异,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有一位家长,这是普遍存在的。
其目的都是为了要保持、巩固、发展祖宗家业,培育、造就出扬名显亲、光宗耀祖的子孙后代。历代儒人也都在竭力论证和维护家长权利的绝对性,宣扬着“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的思想(《礼记·场记》)。家长制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而产生的,也是自然经济和自给自足家庭生活方式的必然产物。
这种家长制呈金字塔状的等级格局以四合院为舞台体现的淋漓尽致。家庭关系象其他社会关系一样是一种尊卑分殊、等级森严的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一般是在正房的东屋,西屋或者是姨太太住,或者是用作书房。
儿女子孙住在东西厢房。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和辈分。
二、堪舆
对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关系的认识在古代称为“堪舆之学”,亦称“风水”之学。综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中国却没有专职的建筑师,从事建筑施工的人称为匠人,而这些人的技术在过去只是雕虫小技,为君子所不屑,但却有一部分人负责选址相地,在民间人们称之为风水先生。
“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进夫亲肤而已。”而堪舆,乃是应天地之道,合阴阳之理。
它虽然有迷信色彩,但它是“探讨、解释自然现象与规律和人类生存空间关系的一门古代实用学术”,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巫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不失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一所宅院的营建与施工,是属于传承性、程式化的,是采用图样或依凭经验营建的。而择宅相地则是创造性的工作,主要包括择地(地形地势、环境关系)、定方位(中线、宅门、各房位)、调整(避让、符镇、改造)。一般是以罗盘校方位,首先是定院落的方位,在定大门的方位,然后是根据大门的位置定出各房的关系、凶吉,最后是确定各房门的位置,门窗大小,以及排水方向。
堪舆之学有八句口诀,是定下大门的方位后,以确定其他建筑的凶吉的。每句八个字,第一个字是代表方向,以下按顺时针序列。
例如:一所宅院的大门在东南方位,则是“巽天五六祸生绝延”,巽是大门开在东南方向;天,正南离位,代表天乙巨门,属土,吉位;五,西南坤位,代表五鬼廉贞,属火,凶位;六,正西兑位,代表六煞文曲,属水,凶位;祸,西北乾位,代表祸害禄存,属土,凶位;生,正北坎位,代表生气贪婪,属木,吉位;绝,东北艮位,代表绝命破军,属金,凶位;延,正东震位,代表延年武曲,属金,吉位。因此这所宅院的倒座、正房、东厢房是属于吉位,所以厕所要放在西南位,厨房要放在东北或东南部。
如果这所宅院的大门开在了西北角,则口诀是“乾六天五祸绝延生”,依上类推,正北(六),凶位;东北(天),吉位;正东(五),凶位;等等,不一一列举。
此外还有许多规矩和讲究,如住宅中各房的房门不可正对,大门不能对着道路要冲,不能对着兽头,不能对着不利方向,不能对着烟囱、屋角,还要设影壁遮敝或置一面镜子,把邪气反射回去。等等。
规矩的四合院应该是座北朝南,呈南北长,东西短矩形大门开在东南角的宅院。按照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宅院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方位,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上说:“《说卦》云:‘巽入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行无所不入,故以入为训……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大门的方位既有容纳之意,又讨个出入平安的彩头,图个吉利。
元初兴建大都,是依据既定规划进行的,以皇城为中轴,两侧对称分布,城内的主干道为南北走向,而小街和胡同皆为东西走向。路北的四合院座北朝南,符合规制,那么在路南建房的,门开在哪儿呢?如果路南的这些位置不好的房基,地皮稍有富裕,老北京人就不怕费事,在西侧让出一条小过道,在尽头折而东,门设在东南角,这样这个四合院又是座北朝南了。如果地儿小,又不愿费事的,就把大门开在西北角,即八卦方位中的“乾”位,仍是吉利的。
北京还有许多南北走向的街巷,两边的路东、路西的院落又如何符合规制呢?讲究点的,就得在宅院的南侧引出一条过道,门开在东南角,站在院中,就又是座北朝南的了。四合院以垂花门为中线分前后院,前即南方,从火,主光大,故在待客生活之所;后即北方,从水,主藏,故作寝居之处。
在四合院中,使用色彩还有许多的讲究,除了不同等级使用不同颜色的硬性规定外,其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思想,以及派生出来的五色(青、赤、黄、白、黑)、四时,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设计、实施都起着很大的影响。
用全国最大的四合院——故宫作例子,如皇子生活所居的南三所,不但地处皇宫东侧,而且连瓦顶也是绿色。东方,为青色,从木,从春,用以表示青少年成长和蓬勃向上。紫禁城的宫殿、垣墙大多用红色和黄色,而文渊阁,却用黑瓦,灰色青砖。因为黑色代表水,水克火,用以表示图书免于火灾。
三、祈福
走进四合院,一抬头,戗檐上镶着“平安如意”的砖雕,门簪上刻着“吉祥”二字,抱鼓石上的小狮子栩栩如生,迎面的影壁中心斗大的福字,看着就舒坦。拐弯顺右手走,垂花门上绘着各种吉祥纹样的彩绘,窗户上贴着“年年有余”的剪纸。这些装饰物大都具有吉利、祥瑞、祈福的含意,一般来说,它有两种功能,一是装饰性,二是实用性。
装饰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生活时的图腾,如龙、凤、麒麟等纹样。我国历代的艺术品,尤其是各种工艺美术品,从殷商时期的玉器,到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以至“秦砖汉瓦”、石雕壁画等等,从纹样到造型和题材内容,如果仔细品味,可以发现,大多具有颂祝吉祥,祈求幸福的含意。
装饰物的纹样,又叫民俗图案,或吉祥图案,它的发展是在两宋时期,到了明清这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和图谱,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是以实用性为主、以四合院中的布局和陈设为主体的美的造物。门楼、牌匾、门楣、花窗、雕墙等部位的镂刻书画内容,把传统艺术文化直接形象地在四合院中表述出来,这些内容实际上是中国人所固守的家风、居德。
“万世其昌”、“四代同堂”、“吉祥瑞庆”、“子孙万代”、“耕读传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等等,都昭示出主人的愿望和理想。不难看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正是儒家文化所涵盖的传统的吉祥内容,是对人生美好未来的祈盼。
装饰物的纹样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象征,例如龙象征天子,祥瑞;狮子象征避邪,护福等等。
二是谐音,以蝙蝠的蝠与福、以鱼与余、瓶与平等音同,取其意。
三是文字,直接用文字,主要是篆书。
此外,还采用其他比拟、借喻、会意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修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
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住宅装修中有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就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以八角或六角几何图形为基调的装修棂条图案,称为“龟锦纹”或“龟背锦”。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用龟背纹作装修图案,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
墀头是硬山房山墙腿子的总称,其上部由冰盘檐、戗檐等部件组成,这是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常饰以精美的雕刻。砖雕的题材有鹤鹿同春、子孙万代、玩器博古、文房四宝、富贵牡丹、梅兰竹菊、麒麟卧松等等。戗檐下依次设盘头、枭混、炉口等线脚及荷叶墩,这组雕花盘部常用一个花蓝垫花作为结束。
吉祥的装饰图案,在北京的四合院中比比皆是,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寓意更加丰富,人们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罄的图形寓意喜庆或庆祝,用梅、兰、竹、菊图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等等。
装饰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其丰富、强烈的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的祈求与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是幸福、长寿、富贵、志向的化身。而整个四合院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更加显示出智慧、朴素和民风习俗的美。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四合院》一书这样阐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它包涵着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内容:狭义的北京四合院文化指传统居住的本体,它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体验故都风情的场所,还为人们研究明清北京居住建筑的布局、造型、结构、施工等提供可信的实证;广义的北京四合院文化涉及了与四合院有关的政治、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内容,它不仅有益于地方史研究,还可为电影、电视、文学、美术等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