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派四合院建筑中,有种叫做四水归堂的说法,那么这四水归堂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四水归堂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格局,与当地的建筑特色有关。由于徽派民居的屋顶都是斜坡形式,并且坡面斜向院内,下雨时节,雨水自屋檐滴落,在地面形成汇流环绕的格局。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院墙府内,既是藏蓄之所,也是财禄象征,因此被称为“四水归堂”。
传统徽派民居的天井是由四周坡屋面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开放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型井口,汇四水归堂(塘),下底设池塘、留沟防、变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在明清时期,天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被广泛应用,早期的徽州和江西的民居都深受其影响,可以说是有堂皆井。
别看天井式院落不如北方四合院的庭院宽敞,但采光效果依旧不错,也有较好的通风效果。
天井采光可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直接向外开设;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开设。
徽派四合院天井的式样非常丰富,从开口形状看,有方形的,有矩形的,有圆形的,布口方位宽窄不一,在正堂和门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过渡的闲逸空间。而这精心构建的方寸天地,也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
传统的天井四合院民居一般以一层、二层为主,有少量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民居,通过天井的组织,形成了全封闭和顶部开敞空间的循环交替,展现出开合有序、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
传统民居天井体现着建筑中空间的重要性,在历经数千年洗礼之后的传统民居,天井无论在空间形式上,还是在建筑中采光、遮阳、通风、排水等功能上,都对现代文化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启迪作用,对现代四合院建筑设计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