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建筑四合院中,石雕虽然分布不是很广泛,但却应用了多种雕刻手法,凸显了石材的厚重感。这些石雕虽然做法朴素,题材却十分丰富,镌工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下面,就来聊聊古建筑四合院里面的石雕。
古建筑四合院里面的石雕,主材有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从雕刻技法上可分为:平雕、浮雕、圆雕、透雕四种。平雕多用于雕刻万字不到头、回纹、丁字锦、鼓钉等纹饰。浮雕多用于抱鼓石、滚墩石、陈设座等构件的立体图案。圆雕多用于抱鼓石上的石狮。透雕技法在北京四合院中比较少见。
古建筑四合院中,石雕的应用范围多是在宅门附近。比如上面多次提到的抱鼓石,就是宅门附近最显眼一种的石雕装饰。抱鼓石按造型不同,可分为圆形抱鼓石和箱型抱鼓石。和抱鼓石差不多的,还有个滚墩石,主要应用于独立柱垂花门,造型多为两个相背的抱鼓石。
在古建筑四合院的外墙上,还有个泰山石,也叫石敢当,多为长方形石条,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泰山石一般位于宅院外墙正对街口的墙面上,或者房屋转角处正对街口外。泰山石作用一般是用来辟邪,用以镇压街口及其他对宅院有犯冲的邪气。
门外除了石敢当及抱石鼓外,还有上马石和拴马桩。上马石位于宅门两侧,成阶梯状,常做雕刻。拴马桩就是拴马的石构件,常见有两种,一种是石柱状,其上雕刻穿缰绳用的“鼻梁儿”,端头部位略作雕刻;另一种是在临街的后檐墙上留个洞口,并在其中安装铁环,用来拴马。
四合院门内有闩眼石和闩架石。闩眼石是砌在宅院门内两侧的墙上,用来安插门闩的石构件。闩架石是放在门道的地上,当门闩不用时,就架在闩架石上。在讲究的北京四合院中,也会在闩眼石、闩架石上做雕刻装饰。
在四合院庭院中,有时会设置陈设座,用于摆放盆景、奇石、鱼缸等陈设之物。陈设座造型多样,从平面上分为方形、圆形、六角形或者八棱形,立面造型多为方形、圆形或各种须弥座的组合形体。雕刻内容常见的有自然花草、锦纹,偶尔也有用动物、人物故事等。
除了陈设座,庭院中还设置石绣墩。石绣墩放在庭院中,供人小坐休息之用。其造型类似鼓形,鼓帮表面雕刻各种花卉、寿面、吉祥图案。
除了上述这些石雕之外,还有位于井口上方,围护井口用的井口石;有用于阴沟沟眼的沟门石;用于排水暗沟与地面水口的持平处的沟漏石;极个别四合院中,还会在山墙挑檐石或墙体转角的角柱石上做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