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围墙,通常高度在2米6上下,全是由青砖搭建而成。四合院围墙不同于现在,其步骤要比现在多些,其中有个工艺就是磨砖对缝。这个过程比较耗时,但做完后围墙将变得非常美观。接下来,就说说磨砖对缝的砌墙方法。
首先,扫清墙体基层,用墨线弹出墙厚、长度、形状,先按照砖缝排列形式试摆“样活儿”,只要不是糙砖墙,大部分砖都要根据“样活儿”决定的砖规格加以砍磨。大批量砍砖之前,为了能把整面墙做漂亮,砖排得齐整,要先做出当样板的“官砖”,按照官砖的规格把糙砖块统一砍制。为了砌一面磨砖对缝儿的干摆墙,要把砖的六面加工其中五面,称为“五扒皮”,外露的面要砍磨到四角都是90度,不能有糙麻不平的“花羊皮”瑕疵,另外四面根据木棍做的长宽高标准“制子”砍磨出斜面,这个斜角叫做“包灰”,城砖的包灰最宽不超过7毫米,一般停泥砖不超过5毫米。砍磨当中,数次要根据砖的排布方向划出直线,用扁子、木敲手敲掉多余的部分。而“五扒皮”其实只是砍砖中常见的一类而已,根据砖在墙中的位置,露出的面不同,砍磨的面数、方式都不一样。
有了砖,还要有选配好的灰浆,老话儿里有“九浆十八灰”的说法,分类比砖料更庞杂,单说做墙要用的,就有砌墙的、抹面的、勾缝的、给壁画打底的、给影壁填当中一块白的,配比用料各不相同,加沙子、黄土、灰渣、碎砖的都显普通,加面粉、江米、桐油、盐卤、血料、棉花想必风味独具一格。水泥砂浆虽然相对强度更高,却在凝固过程中越来越收缩,砌筑不当,常常造成墙体空虚;传统做法的砌砖灰浆在凝固过程中,其中的石灰粉会不断膨胀,让灰浆越来越充满砖缝。刷面儿的灰浆,刷法上也有说道,某些只能涂刷厚度不能超过2毫米,有的要放个几天等生灰遇水后的性质稳定或者秸杆软化到适宜的程度。真用灰浆的时候,还要分室内外,哪种灰浆不能在露明处用,哪种性质稳定结实,颜色却不够正,要根据位置换浆。
一手持瓦板,一手拿瓦刀,时不时换抹子、鸭嘴,砌墙更不是放上砖抹上灰那么简单了。丝缝墙要露出砖与砖2 mm~4 mm的细砖缝,砖墙有至少6种缝,石墙至少有4种。墙砌完后,要在关键部位灌浆,再“打点”、“墁干活”、“水活”,还要进行耕缝,让灰缝更干净整洁,表达设计者追求的效果。
只说干摆墙“磨砖对缝”的工艺,砍过的“五扒皮”砖砌筑起来灌浆要分稀-稠-稀将江米浆灌个三回,每层砖都要将上棱高出的部分磨成一道直线,砌好后还要再将砖与砖接缝的部分磨平,填补砖面的小砂眼,用磨头沾水再打磨一通,最后再用清水好软毛刷把墙面清扫、冲洗干净,露出“真砖实缝”。重要的宫殿墙面还可能需要“上亮”,刷一遍生桐油,用麻丝擦一遍灰油,刷一遍熟桐油,刷一道靛花光油。要是在南方,在墙面刷过几遍轻煤水和淡轻煤水干透之后,还要用丝棉沾白蜡反复擦磨直到墙面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