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的墙外,有个拴马用的石柱子,名字叫叫做拴马桩。拴马桩放在今天就是车位。汉唐时期,直至宋元明清,古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区,无论将相府邸、商贾人家,宅院门口都有高矮不同、形制各异的拴马桩。
传统的拴马桩一般高为2-3米,宽厚相当约20-30厘米不等。现在的拴马桩比较传统式样高度略低,宽度也随使用途径和放置的位置不一样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用于户外的一般保持传统式样,用于室内的会略细一点。
拴马桩通常立于大门两侧,而大门是确保生气的枢纽,“和气则致祥,乘气则致戾”,例如南向之门,为离位,属小吉。顺时针右侧西南方为坤位,对应阴,五行属水,为“六煞次凶”,凶星相克。按方位符镇法,立“泰山石敢当”于凶位,即可避凶邪。
拴马桩的原料一般选用灰色或黑色青石条,也有用细沙石制作。石材栓马桩没有现成的模版,每一桩都是石材师傅的亲手雕琢,每一个栓马桩都是独一无二。这是地地道道的体力活和技术活,在我们看到的精美拴马桩的背后是手工师傅们的辛勤汗水。
一尊尊,一具具,无不侵透着雕刻者的辛劳,无不蕴含着传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