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方式,辽代时已初成规划,经金、元,至明、清,逐步完善,结尾变成北京最有特色的寓居方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子围在一同,构成崐一个“口”字形。通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规划到内部结构、细部装饰都构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个性。 北京规范四合院通常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根本形制是分家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附近再围以高墙构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院子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通常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核算,悉数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心是院子,院子宽阔,院子中栽树栽花,备缸养殖金鱼,是四合院规划的中心,也是大家穿行、采光、通风、纳凉、歇息、家务劳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