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建筑的起源和类型,古建彩绘起源 1.塔的起源及名称 塔起源于印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惟一从域外传入却又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据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o)音译为“窣堵波”和“塔婆”,简称为塔,也称“佛图”、“浮屠”、“浮图”等。“窣堵波”的原意是“坟”或“宗庙”。 2.塔的作用 释迦牟尼逝世后,各地弟子筑坟分藏他的舍利以为纪念,“窣堵波”遂成为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由于塔造型精美,佛教僧徒又曾用金、银、琉璃、玛瑙加以装饰,里面还藏有舍利等宝物,所以也称为“宝塔”。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与传统楼阁建筑文化融合,成就了我国数量庞大、造型复杂、民族特色强烈的中国塔式建筑。 坟墓、藏经、供佛、登高观景、观察敌情、标志 古塔建筑的结构 看图讲解: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 1.地宫 又称“龙宫”、“龙窟”,是中国古塔独有的建筑,它是受中国传统深葬制度影响而对印度佛教塔制的改变。印度佛塔供奉佛骨、佛经在佛塔塔顶,这似乎不很合中国“入土为安”的习俗,因此出现了在塔下建筑以安放原居塔顶的佛骨、佛经的地宫,里面主要是一个石函及一些随葬物。石函中有层层函匣相套,内中安放舍利,这与中国帝王陵寝的地宫相似。 2.塔基 是覆盖在地宫至上的整个塔的下部基础。早期的塔基一般比较低矮仅几十厘米,如北魏嵩岳寺塔。唐代以后向高大方向发展,这同我国古建筑中一贯重视台基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保证了上层建筑的坚固稳定,而且基座的雕饰也成为古塔最精彩的部分,收到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如西安的唐代大雁塔和小雁塔。 3.塔身 是古塔结构的主体,外部风格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塔式形制,内部则相对简单,只分为实心与空心两类塔形,塔级多为奇数。 4.塔刹 是塔的最顶端部分,也是塔最具崇高意义的地方。就塔刹的结构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由刹座、刹身、刹顶、刹杆等部分组成。人们把塔刹的“刹”也作为佛寺的别称,可见其重要和代表性。一般由须弥座或仰莲座承托刹身,刹杆上套贯数目不等的相轮,上置华盖、仰月、宝珠等。 塔在早期佛教徒心目中是崇拜的主体,建于佛寺的中心位置。后来建佛殿供奉佛像,出现中轴线上塔、殿并重,或塔在殿前的布局。东晋出现双塔并列作为陪衬的布局,唐开始采取建塔院的作法,宋代将塔建在佛寺后面,元代以后多数佛寺只建殿堂而不建塔,塔在宗教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被佛殿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