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摘窗,又称和合窗,是一种可以支起,摘下的窗子。它的名称来源于其特殊的结构,即上下两段可以分别支起和摘下。支摘窗一般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可以推出支起,下段则可以摘下。
支摘窗起源于明清时期,在普通住宅中广泛使用,同时在一些次要的宫殿建筑中也有使用。支摘窗的形象与槛窗有所不同,槛窗是直立的长方形,而支摘窗多是横置的。支摘窗没有风槛,两抱框直接与榻板相连。风槛是安装窗扇的框槛中的下槛,较小;而榻板则是平放在槛墙之上,风槛之下的木板。
支摘窗在南北民居中有不同的具体样式。例如,北方常在一间当中立柱,隔成两半,分别安窗,上下两扇一样大。南方则常在一间当中立柱两根,分为三等分安窗,并且上段支窗长与下段摘窗,一般比例为三比一。而苏杭一带的园林与民居中,支摘窗多做成上,中,下三段,富于装饰性。这种上,中,下三段的支摘窗,又称为和合窗,其上下窗上固定,中间窗扇可以向外支起。
总的来说,支摘窗是一种实用且富有装饰性的窗型,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窗型设计,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