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建 筑装饰艺术,它具有保护建筑木构件的作用。古建筑彩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在木结构建筑上施红色涂料的记载;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在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其装饰图案多用 龙、云纹,并且逐渐采用了锦纹;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又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宋代彩画多用叠晕画法,使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变化柔 和没有生硬感,表现出淡雅的风格。
这些,早在宋代李仲明所著的《营造法式》中就可以 见到,他在总结前代建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彩画规制,对彩画图形、用色、做法等记载非常周密。元代又出现了旋子彩画,但此时还不成熟。到了明、 清时期,彩画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材和制作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集历代彩画之精华,"新的品种不断涌现;题材不断扩大;表 现手段不断丰富;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等级层次更加严明、清晰。"这时期的彩画,可分为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两种。
中国古建筑彩画具 有自己的明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段,是工匠们在千百年来在的实践中,根据中国木结构建筑特点,总结出的一套绘制工艺,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由于中国建筑是木结构的,为了防受潮、虫蛀表面要油饰,比如漆、桐油等,后来为了美观就逐渐的装 饰化。林徽因为《中国建筑彩画图集》写的序言中这样说到:“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普遍地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 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变得复杂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