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与牌楼
作者: 东方晨光
时间:2014-08-31 17:06:30
牌坊、牌楼的称谓历来很乱,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仿古建筑渐成体系的今天,有必要予以澄清。
牌坊,是以宣扬标榜功德为目的的纪念性建筑物。主要功能是道德教化,纪念追思。
牌楼,是以强化突出其标识为目的的标志性建筑物。主要功能是标志引导,装饰美化。
浅析河南古牌坊、牌楼
蓝 滢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摘要:牌坊作为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价值,需对古牌坊、牌楼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切实对其加以保护。
关键词 :牌坊 /牌楼;种类;社会功能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古以来政治、经济发达,其境内的古牌坊、牌楼数量甚多。尤其在经济繁荣之处,牌坊、牌楼林立数以百计。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现存的并不是很多,其价值堪比凤毛麟角。虽然牌坊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但是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也只是属于“小品”之列,故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几乎无人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
一、何谓牌坊、牌楼
(一)牌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标榜功德。其实在牌坊以独立的建筑形式出现之前,“牌”和“坊”分别代表不同的涵义。概括地说:“牌”,一是揭示或标志所用的板,如门牌、路牌;或用作凭证的小木板或金属板,如古时的腰牌;二是旧时宗祠或家中供奉的祖先、父母的神位,如灵牌、牌位等,用以揭示死者身份以及与生者的关系。总之,“牌”是一种用简要文字来昭示某种特殊意义的物件。“坊”,邑里之名。从土,方声。古通用土”。故“坊”的本意为以土防范。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则土克水,因此,“坊”又可解释为堤防。孔颖达疏;“坊者所以蓄水,亦以水”。再引申为人的思想行为方面的防止、防范。“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坊记》)。从字面上来看,“牌坊”并非用来遮风避雨,而是通过记载简要的文字来昭示某种特殊的意义,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邪恶、错误发生的建筑物。
(二)牌楼:牌坊与牌楼的名称现在都在混用,但是在最初是有区别的。牌坊较牌楼简单,其形制在原来两根柱子上加横梁的双柱单间的简单式样基础上,演化繁衍出了多柱多间、体量高大、施以斗拱屋盖的牌楼形式。牌坊起源于春秋中叶的一种原始门,即两根直立的木柱子上架一条横木构成的“衡门”,在“衡门”的柱侧安装可开合的门扇后形成了坊门。我国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城市都采用里坊制。特别是到隋唐时期,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块形的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在隋代称为“里”,唐代称为“坊”。一些坊门吸纳了产生于上古时代、到隋唐时已演化得雕工相当精致、形制赫然华贵的华表的形制特点,将坊门两侧的柱子改换成雕饰华丽、形制威武的华表柱后,形成了一种新式样的“乌头门”。乌头门。是华表和坊门的结合物。“乌头门”是唐以前通常用的称呼,在宋以后逐渐被“棂星门”这一名称所取代。“棂星门”是牌坊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自宋代以来,棂星门不再有防卫的作用而只是起一个标识作用。因此棂星门上的门扇可装可不装。于是,棂星门在除去门扇后仅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形成了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的冲天式牌坊。另有一些“坊门”,没有用高耸的华表柱来替换坊柱,而是吸纳了早在春秋时代即已产生的“阙”的形制特点,融入到棂星门的形制中,在额枋和柱顶上加盖了楼顶,从而使牌坊迈出了演变发展成为牌楼的重要一步。楼顶是阙的主要装饰部位,不论是单层阙还是双层阙,都有优美的造型、壮观的气势。于是,人们就借鉴了阙的形制,将建造阙的楼顶的做法移到坊门上来,在坊门柱子的顶上加盖楼顶,并在檐下修筑斗拱、梁坊、施以图案等。这种使无顶的坊门变成了有华美楼顶、柱子又不出楼顶的牌坊被称为屋宇式牌楼。虽然冲天式牌坊与屋宇式牌楼要比原有的横门式坊门更为庄重、美观、轩昂巍伟,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人们将坊门的柱子换成华表柱,同时又在华表柱一侧的额枋上加盖楼顶,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有华美的楼顶,又在楼顶上露有冲天华表柱的冲天牌坊。
二、牌坊、牌楼的类型
梁思成言:“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成型者也。”河南省现存的古牌楼、牌坊均为明清时期的遗物,其种类有:
(一)从建造的材料来看,可分为木构、石构、木石结合、砖构、砖木结合。
1、木构:除了基础、夹杆石及瓦顶之外,其余构件皆以木制成。如开封山陕甘会馆牌楼、
汤阴岳飞庙牌楼、沁阳药王庙牌楼等。
2、石构:所有的构件均以石料制就,另在必需之处以铁活相固。如浚县卫贤乡恩荣石坊、汲县望京楼如意石坊、新乡潞王坟三石坊、社旗山陕会馆三石坊等。
3、木石结合:除斗拱、檐楼为木制外,其余部分以石为之。如安阳袁世凯坟前的牌楼。
4、砖构:坊身用条砖砌成,在必要部位施以条石。如淅川荆紫关关门。
5、砖木结合:主体构架以木制成,砖砌厚墙夹峙、包固柱身,以墙体替代戗木、夹杆石。
如济源济渎庙清源洞府门。
(二)根据其适用范围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街市类、纪念地类、会馆类、儒学类、佛教类、祠庙类、陵墓类、苑囿类、关隘类等。
1、街市类:因位于街市的起点与中段,或数道交汇处的交通要道,故其跨度、体量较大,坊下可行车马,俗称“跨街楼”。常在额枋勒铭作记,昭示公众,为赞颂某族某人功德的建筑,兼具丰富街市景观之作用。如汤阴岳飞庙前的“宋岳忠武王庙”木牌楼、浚县卫贤乡“恩荣”石坊、新乡“七世同居”石坊等。
2、纪念地类:常位于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的建筑物群之前,为纪念性建筑。如开封禹王台前“鼓吹台”木牌楼、南阳武侯祠前“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祠内“三代遗才”石坊等。
3、会馆类:一般建于商行会馆建筑群内的主体建筑之前,体量较小,用于烘托、丰富主体建筑。如开封山陕甘会馆木牌楼、社旗山陕会馆三石坊、周口关帝庙内的牌坊等。
4、儒学类:建于文庙之前,作为门庭式建筑。如开封文庙木牌楼式的庙门。
5、佛教类:常位于寺院建筑群之前烘托山门,为导引性建筑。如登封少林寺山门前的双石坊及少林达摩洞前石坊等。
6、祠庙类:包括道教祠庙和历史名人祠庙、家族祠堂。此种牌坊一般位于祠庙前及内部中轴线上,其作用大致有三种:(1)位于建筑群的前部,起引导作用,同时烘托了门前气氛。如新乡潞王坟“潞藩佳城”石坊等。(2)作为祠庙内某进建筑的门庭,坊身左右两侧连以院墙。如济源济渎庙清源洞府门、新乡潞王坟内三石坊。(3)作为祠庙内中轴线上分割空间层次的一种手段,具有导引、丰富视觉空间层次及活跃建筑气氛的作用。如登封中岳庙两木牌楼、沁阳药王庙“济世慈心”木牌楼、南阳武侯祠“三代遗才”石坊及郏县三苏坟内石坊。?
7、陵墓类:位于墓冢之前,常为石坊,其造型古朴凝重,可增添墓地庄严肃穆的气氛,兼具颂德功用。如新乡潞王坟墓前石坊、汲县比干庙“殷太师墓”坊、洛阳关林“汉寿亭侯墓”坊和“中央宛在”坊等。
8、苑囿类:位于苑囿之中,为园林建筑的一种。一方面它们以景点面貌出现,起点景作用;另一方面,又由柱身、横坊构成的方形空间起到框景的作用。同时,各园林建筑之间巧妙的因借关系产生的变幻多彩的视觉效果,使得牌楼这一建筑类型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愈见不凡。
9、关隘类:位于古关隘处,以关门的形式出现,既为实用性关门,又为标志类建筑。如淅川荆紫关关门。
不论何种牌坊或牌楼,它们的大小规模都是以间数、柱数和屋顶的多少即楼数为标志,其中又以柱数与间数为主要标志。牌坊的柱数均为双数,间数均为单间。这里所说的“间”是指两柱之间的通道。最简单的是两柱一间的牌坊,它的顶上也可以做成单檐、重檐或三重檐。四柱三间的牌楼最为常见,六柱五间的牌楼可以称是大型牌楼了,多用在宽阔的道路和墓道上。它们的顶上也有用三楼、四楼、五楼、七楼甚至九楼的区别。多间牌坊一般是中间一间特别高大宽广,便于车马通行,左右两侧各间较为低矮窄小,供行人出入。
三、牌坊、牌楼的社会功用
作为标志性、纪念性建筑的牌坊,尽管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只是属于“小品建筑”,但在一组建筑群中,无论在物质功能和环境艺术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牌坊系统的认识,我们从牌坊的不同功能可以了解它们的作用。
(一)标志引导的功能:这是常见的一种牌坊,它们常常立在街道中间、两端、交叉路口以及寺庙、陵墓等建筑物的前面,牌坊的柱间或门洞也不安设门扇,人们可以穿行或绕它们而行。同时也起着一个引路导向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循着牌坊这一标识,顺利抵达要到的地方。
(二)道德教化的功能:牌坊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即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立牌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以此熏陶教育人们要忠君,要讲气节,要孝悌,要贞节,要仁义,要行善积德,要遵循“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礼教。
(三)纪念追思的功能:利用里坊门上表彰功德的作法在牌坊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在各地出现了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而立的牌坊,这些牌坊就如同是一部凝重的历史教科书,成为我国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见证。牌坊虽属“建筑”之列,但它又与碑有相通之处,可以用来刻载坊主的姓名、科第、官爵、立坊人的姓名、科第、官爵及立坊的时间等文字,也可以刻载坊主的业绩、功勋、所获荣誉恩宠及对坊主的族表、颂扬、纪念等方面的文字,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对先贤或先人的纪念和追思。
(四)装饰美化的功能:作为建筑文化的载体,牌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古代的许多大型建筑群中,牌坊常位于整个建筑物组群的中轴线最前端作为“先导”建筑或承前启后建筑,或在整个建筑群里,立于由这个院落空间进人另一个院落空间的交接处,使整个大型建筑组群显得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格外庄重、肃穆、雅致、幽深、丰富多变。倘若是大型彩色木牌楼,则又可映衬、渲染周围环境使其他建筑物更为绚丽多姿。牌坊上所雕绘的龙、凤、狮、虎、豹、鹿、马、鹤、龟、喜鹊、春燕、鲤鱼、牡丹、荷花、水仙、芙蓉、梅花、兰花、竹子、松树等被民间奉为祥瑞吉泰的种种动植物及其由这些祥瑞吉泰物组合雕刻而成的一幅幅图案,无一不生动地展示着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
(五)对现代美术创作的借鉴与指导:从艺术上看,虽然牌坊未曾给人们提供一份真实的空间,但它却蕴含着古代哲学的“有”、“无”论。人们过牌坊而不忘,人与建筑形成情感对话交流,正是牌坊建筑的各种文化符号相得益彰的匠心独运之处。一方面,榜题与匾额,不仅为中国书法艺术提供了展现的舞台,所书文字往往又是高度概括了建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精髓。不同装饰技法的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装饰内容,表现出装饰图案本身的美感,在视觉感受上对建筑空间的升华作用亦是毋庸置疑。另一方面,牌坊的雕刻即石雕、木雕和砖雕,包括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线刻等技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对现代多美术创作、美术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牌坊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耸立于城乡各地的牌坊,经过历史的沧桑,如今仍以其特殊的形象点缀着环境,它们使这些城市和乡村更加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____________
① “里坊”,我国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城市都采用里坊制。特别是到隋唐时期,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块形的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在隋代称为“里”,唐代称为“坊”。这些坊是居民区规划的基本单位,大坊内开十字街,将一坊划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内还有一个十字巷,每面各开一门,再用“井”字巷划分,形成十六区格局。坊与坊之间隔有夯土坊墙,坊墙中央设有坊门。因坊有大小,所以一个坊有二至八座坊门。里坊门跨街而立
,供一坊之人出入,门上书写某某坊之名。隋唐时,为了防止犯罪,便于治安管理,各坊实行每天按时启闭坊门的制度,除了每年规定的几个节日外,其余的日子均实行宵禁。坊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官府有事通告坊里的居民、或居民在伦理道德、科举方面有值得表彰的地方,官府张榜或悬牌于坊门上用于“表闾”。“居民所聚曰里,里坊门曰闾”。
② “华表”,又称谤木或表木。传说是古代设在大路街口交通要道外竖立的木柱,专供臣民书写意见之用。后来,立在大道口的谤木不再具有听纳民意的作用而逐渐变为交通路口的一种标志。华表的形状较望柱稍复杂一些,即在望柱上部柱身上插入两块木板,令其十字相交,所谓“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明清以后大板由四出改为两出,且雕成卷云纹,名曰云板。望柱是柱子的一种,柱子顶部饰以束腰葫芦形宝珠,下部直插入地,未用础石。
③ “乌头”,是指柱子上端加以装饰的华柱头。“乌头门”,最早见于北魏杨?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中:“上不施屋,用为永宁寺的北门。”宋代《册府元龟》对“乌头门”也有明确的记载:“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染。”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云:“其名有三,一曰乌头大门,二曰表揭,三曰阀阅。”《汉书注》曰:“古者以积功为阀,经历为阅”,所以乌头门含有旌表门弟的意义。
④ “棂星门”,据史籍记载,棂星即“灵星”,又称“天田星”。在《星经》中:“天田九星,主畿内田苗之职”。汉高祖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修建了零星祠。北宋时,宋仁宗营建了用于祭天地的“郊台”,设置“零星门”。因门系木制,门上有窗棂,为区别于“零星”,又称为“棂星门”。
⑤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阙顶的台上可起楼观,以供守御人员登临眺望,警戒查询。汉晋以后,在宫殿前的门阙演变成明清时北京故宫前的午门式样。而祠庙、陵墓前的阙变成了比较瘦小的石制阙,阙上不能再起楼观,改成了楼顶。